“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本是人间至暖亲情,
然而年逾古稀的刘婆婆却深陷养老
困境——膝下两女一子因赡养问题
争执不休,
令老人晚年生活陷入困顿。
(图源网络)
近日,新洲区法院在办理这起赡养纠纷执行案件时,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耐心调解,妥善化解了刘婆婆一家人的矛盾,修复了亲情,也解决了老人的烦心事。
今年76岁的刘婆婆育有两女一子,本应是安享天伦、含饴弄孙的年纪,却因身患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每月的养老金远不足以覆盖医疗与生活开支,可三个子女互相推诿,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让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无奈之下,刘婆婆将三个子女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三人向刘婆婆支付医疗费、护理费,并按月支付赡养费。判决生效后,仅二女儿和小儿子主动履行了义务,大女儿依旧置之不理,刘婆婆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次日,刘婆婆便焦急地打来电话:“同志,能不能快点帮我要到赡养费?我实在等不起了。”执行员听出老人语气中的迫切,立即与该案审判法官对接,详细了解案情。
“您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快处理。”执行员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着手调查。原来在诉讼阶段,三个子女就因赡养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连村委会多次调解都无济于事。
执行员首先联系了刘婆婆的大女儿。然而,电话那头的大女儿一听说赡养费的事,便态度冷淡地直接挂断了电话。但执行员没有放弃,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
“她一直偏心小弟,什么好处都给小弟,现在老了才想到我,我心里不平衡!而且我的家庭条件最差,小弟还多次到我上班的地方闹事,让我丢了工作。”这一次,大女儿情绪激动地诉说着对母亲和弟弟的不满,言语间满是抵触。而刘婆婆的儿子也对大姐的行为心存怨气,认为她不履行赡养义务。双方矛盾尖锐,沟通陷入僵局。
眼看双方情绪对立,执行员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决定分别上门做思想工作。
在大女儿家,执行员语重心长地劝说:“我理解你的委屈,但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你的母亲现在身体不好,确实很需要你们的照顾。亲情是无价的,别让矛盾越积越深,否则将来可能会后悔。”执行员从法律规定谈起,再结合“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文化,耐心引导她转变观念。
与此同时,执行员也与刘婆婆的儿子进行了沟通,劝导他放下对大姐的怨恨,与大姐共同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和耐心劝说,执行员决定将刘婆婆的大女儿和儿子约到法院进行面对面调解。
“我给你们母亲打了电话,她现在也很后悔,没有处理好你们姐弟间的关系。”执行员将自己调查了解的情况转告姐弟二人,“你母亲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心里也很愧疚。你们是她最亲的人,肯定也不忍心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 大女儿低头沉默许久,最终抬头说:“法官,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就是一时气不过。我愿意履行赡养义务,也希望母亲能理解我的难处。”
“姐姐,是我太冲动了,没考虑后果,不该去你公司闹事让你丢了工作,我给你道歉……”刘婆婆的儿子也当场向大姐致歉,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经过几个小时推心置腹的沟通,一家人终于解开了心结。在执行员的见证下,大女儿当场将拖欠的赡养费转入法院账户,并承诺今后会按时支付。
随着子女们赡养方案的敲定,刘婆婆的晚年生活有了安稳保障,久违的欢声笑语渐渐取代了曾经的争吵,亲情在理解与包容中重新升温。(文中为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