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审务公开 > 执行动态

执行日记|一场“锱铢必较”的调解

来源: 执行局 时间: 2025-07-21 14:51 点击量: 29

最近,刚到新洲区法院报到的我(小郑),见证了一场特别的执行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不仅是街坊,还是多年的工友,却因为一笔拖欠多年的劳务费关系破裂,最终闹上了法院。

bj.96weixin.com

图为执行员在做调解工作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被执行人赵某是名包工头,申请执行人朱某因为同乡的情分,常年跟着赵某的工程队在外务工。可近些年,赵某因工程项目资金周转出了问题,陷入连环债务,不仅付不出朱某的劳务费,自己的生活也陷入困顿。而朱某呢,年纪大了,做不了工地上的重活,近几年一直入不敷出,急着讨回这笔劳务费维持生计。

执行立案后,我的师傅袁火林——他也是这起案件的承办人,主动和双方联系。接到师傅电话时,赵某说:“我愿意还这笔钱,不然今年年初也不会特意给他补欠条。但我现在确实困难,希望法官能帮忙调解下金额。”不仅如此,赵某还主动联系朱某,希望他到法院来,再商量商量还款的事。

看到当事人这么配合,初来乍到的我本以为调解会顺顺当当,没料到接下来竟是一场长达四个小时锱铢必较的“拉锯战”。

这起案件的执行标的是10000元。调解一开始,师傅先向朱某讲了赵某的财产状况,问他能不能适当减免些。朱某说:“那就给9000块吧。”之后师傅又问赵某,能不能给到9000元。赵某说:“我现在最多能凑到7200元。”一听这精准到有零有整的数字,我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这事不简单。

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里,任凭师傅磨破嘴皮,朱某咬死9000元不松口。赵某东拼西凑一番,把能履行的金额一点点提到7500元,剩下的1500元,像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横在调解中间。

bj.96weixin.com

图为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我和师傅都能看出,被执行人是有还款意愿的,可要是双方都不让步,不仅达不成和解,还会让两人的矛盾更深。

正当我犯愁时,师傅开口了,说要主动回避,给双方留些私人空间自己协商,还让我留在旁边见证。

看着师傅果断离开的背影,我心里直犯嘀咕:师傅走了,这调解还怎么往下进行?没想到,师傅离开后,调解室并没有冷场。我看见赵某主动挪到朱某旁边的座位上,跟他聊起工地上打桩的趣事,说起以前工友的去向。聊到动情处,两人相视一笑,气氛缓和了不少。

接着,赵某向朱某倒起了苦水:“老朱,我这几年生意亏得厉害,是真没办法。咱俩这么多年交情,我哪能不想还你钱?就连这七千多,也是我凑了好久才凑出来的。孩子得了疝气,等着做手术,我先把这钱给你,之后还得出去打工凑孩子的医药费。”说着,赵某还把手机里孩子的诊断书照片给朱某看。

朱某愣了一下,叹了口气,琢磨了一会儿说:“那你给8000元吧,这是我的底线,不能再少了。”赵某赶紧拿起手机,又打了几通电话东拼西凑,又凑到400元。可金额到7900元时,朱某像是铁了心不让步了,低着头看手机,不再说话。

这时,师傅不知啥时候回来了,在一旁提醒:“要是还达不成和解,就得依法对赵某采取拘留措施了。”朱某依旧沉默。就在我们以为调解要失败、准备联系送拘车辆时,朱某长长叹了口气:“7900就7900吧,必须今天给。”这场漫长的执行调解“拉锯战”,总算结束了。

送朱某出法院大门时,他高高举起手,用力朝我和师傅挥手道别。我注意到,他的目光扫过站在我们身后的赵某。就在我们以为他会转身离开时,朱某突然喊了一声:“老赵,走了……”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忍不住问师傅:“您中途为啥要离开啊?就这么相信他们能自己协商好?”

“要多听、多看,这俩人情谊尚在。”师傅笑着说。

“调解真是门学问。”听着师傅的话,我由衷感叹——新人小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文中为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