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被执行人“躲猫猫”?法院执行有妙招

来源: 执行局 时间: 2025-01-03 08:57 点击量: 2308

“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中,新洲区法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机制,让更多“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图片

图片

执行悬赏显威力



图片

申请执行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周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2024年5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于当日制作民事调解书,周某自6月起每月向李某支付劳务费1000元,直至付清为止。但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周某仅支付了2000元,剩余3000元未履行。周某为躲避债务,长期不接听电话,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无奈之下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图片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因周某在2023年就因关联案件被法院依法予以拘传,经过查阅关联案卷卷宗,找到周某妻子的联系方式,电话拨通后,周某妻子在电话中支支吾吾。执行员根据多年办案经验判断,周某妻子肯定有所隐瞒。事后,经执行员查询得知,周某与其妻子于2024年8月已办理离婚登记,周某前妻始终未向法院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亦未敦促周某主动联系法院解决纠纷。结合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及走访调查得知,周某前妻租住在某学校附近,周某经常深夜过来看望小孩后立即离开或第二天凌晨很早离开。

图片

执行员当机立断,对周某发布悬赏公告,同时在该出租屋所在社区办事处的公开栏及路边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当晚就收到了周某家属打来的电话,表示愿意到庭履行义务。

2024年12月24日,周某家属来到法院,代为将3000元劳务费予以支付,并缴纳执行费,案件顺利执结。

图片

关联案件成“突破口”



图片

申请执行人雷某与被执行人潘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双方在法院进行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制作调解书,租赁费总额为9000元,每月付1500元,分6次付清。但潘某在支付了3000元后,人就“失联”了。随后雷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标的6000元。执行员当即通过协查找人功能查询,反馈仅有其户籍所在地一个位置,电话号码与申请执行人提供的一致,人完全无法联系,通过电话号码添加微信也显示“无此用户”。执行员前往潘某户籍所在地武汉市江汉区某街道走访调查。经查,户籍登记地址的房屋房主早已变更,此人系空挂户,不在辖区内居住。

图片

图片

然而,执行员并没有放弃,通过查找关联案件,发现潘某于2024年3月间在孝感市某县法院有一件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与他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长期履行。执行员迅速联系该县法院执行局承办人员,在兄弟法院的帮助下,获得关联案件中潘某委托的代理律师和被执行人的联系方式。一方面,执行员与潘某的代理律师联系。经过沟通,律师表示目前也无法联系上潘某,就该案的事宜给潘某发送短信、微信留言均未得到回复。另一方面,执行员积极做关联案件中被执行人的工作,通过座机、手机联系对方,在自证身份后,对方这才表示愿意协助法院,让潘某主动联系法院。

第二天,潘某就给法院打来了电话,并添加了微信。经过多次电话、微信沟通,2024年12月16日、24日,潘某由其朋友分别支付2000元、4000元,并缴纳执行费,案件执行完毕。

2024年以来,新洲区法院共对外发布94份执行悬赏公告,并通过关联案件查找线索,解决了一批涉民生、小标的执行案件。该院始终坚持“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根据案件、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失信曝光、拘传、拘留等执行强制措施,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