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系列劳务合同案件中,执行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帮助45名工人追回了130余万元薪资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执行员通过“法院+公安”协作机制,找到了失踪多年的被执行人,并成功促使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全部义务15万元;在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中,执行员数次上门,让“冷战”数年的父子重归于好……
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彰显了新洲区法院全体执行干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与使命。“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中,新洲区法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强制执行集中攻坚月”行动,让更多“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2024年以来,新洲区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7013件,结案6546件,结案率93.34%,执行到位16亿余元。
图为新洲区法院集中发放案款
1 一 求突破 创新机制提升执行质效 图为执行员前往村湾走访调查 一子落,满盘活。 交叉执行是人民法院针对执行难问题,依法探索出的新方法。如何将交叉执行工作落地落实,以此撬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新洲区法院一直在努力。 今年5月,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通过交叉执行方式被移送至新洲区法院继续执行。 受案后,新洲区法院高度重视,由执行局副局长熊英杰承办此案。熊英杰认真研判案情,很快找到了“突破口”:案件标的不大,只要找到被执行人某市场公司,通过执行督促等方式,存在主动履行的可能性。 最终,熊英杰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找到了原审案件的代理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与被执行人某市场公司取得了联系。经过耐心劝导,某市场公司很快缴纳了全部拖欠的占用费,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图为执行现场 新洲区法院将交叉执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分管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带头办理交叉执行案件,特别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并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强化日常督导,定期召开执行工作调度会,每周通报交叉执行案件办理进展,建立交叉执行案件动态管理台账,一案一号,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交叉执行案件取得实质性效果。 “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中,新洲区法院受理交叉执行案件258件,执结177件,执行到位2400余万元。 2 一 亮真招 集中行动彰显执行力度 “不要拘留我,我这就想办法还钱!”被法院拘传后,被执行人林某忙不迭地说。 时值冬月初七凌晨4时许,新洲区法院出动干警60余人次,警车20余台次,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余师傅与林某是两个相邻村子的村民。2019年,余师傅受林某雇佣,在武汉一处工地提供门窗安装劳务,工程完工后经双方对账,林某尚欠余师傅劳务费8000元。余师傅多次通过微信、电话向林某催要劳务费,林某均拒不支付,后余师傅将林某告上法院,法院经审理判令林某限期支付拖欠劳务费。因林某未按判决书履行义务,余师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员多次电话督促林某履行义务,但林某不为所动,屡屡拖延逃避执行。集中行动中,执行员前往林某住所,对其采取拘传措施,并严正告诫其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林某这才意识到严重性,当场支付了全部拖欠的劳务费。 “还不到一个小时你们就帮我把工钱要回来了,真是迅速!”收到消息的余师傅高兴地说道。 图为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为持续强化执行震慑力,切实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新洲区法院聚焦涉民生、小标的等案件开展集中执行行动,用足用活查封、拘传、罚款、拘留、和解等执行措施,因案施策、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力求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执行成果。“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中,共开展专项集中执行行动18次,拘传354人,强制腾退水库、厂房、商铺等13处4.3万余平方米,对6名抗拒执行被执行人罚款7.4万元,移送拒执犯罪8人。 3 一 有温度 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融入全过程 “感谢法官做工作,给了企业缓冲时间,我们也不能辜负法官的信任,今天上午12点前就搬完,一刻也不耽误。”近日,在某厂房门口,某重工公司负责人向执行员连连道谢。 2021年,某重工公司与某银行签订租赁合同,约定某银行将位于新洲区阳逻街某处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租赁给某重工公司。合同到期后,双方未再续签。某银行将该厂房出售,某电炉公司购得。但某重工公司仍长期占用厂房,拒不腾退,某电炉公司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方面,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必须保障;另一方面,被执行企业的存续经营关系着众多职工的生计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执行员经过分析研判,最终提出了在不影响企业项目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允许被执行企业分期分批进行腾退的执行方案。被执行企业也深刻认识到了法律的严肃性,表示会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努力克服困难,按照执行方案尽快完成腾退。 12月20日,随着最后一箱货物被搬出场地,厂房被完全交付到申请执行人某电炉公司手中。 图为执行法官上门发还案款 这是新洲区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一个缩影,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积极传递司法温情。 该院坚持惩戒必预警,预警必评估,改过必修复,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2024年以来,共发出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告知书、预限制高消费告知书6400余份。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为已履行义务的398家企业及时屏蔽失信、解除限消惩戒措施,为企业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信贷等方面扫清障碍,让企业轻装上阵。 图为执行员组织调解 此外,该院正确区分“失信”与“失能”,统筹考虑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保障和被执行人生产生活需求,通过“活封活扣”“放水养鱼”、执行和解等方式,部分执行案件由“强制执行”变为“主动履行”,既确保了案件的顺利履行,同时也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