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双方当事人均为企业的执行案件,经执行干警做工作,被执行企业主动腾退涉案厂房,既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助推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图为腾退现场
2021年,某重工公司与某银行签订租赁合同,约定某银行将位于新洲区阳逻街某处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租赁给某重工公司。合同到期后,双方未再续签。某银行将该厂房出售,某电炉公司购得。但某重工公司仍长期占用厂房,拒不腾退,某电炉公司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公司购买该处厂房,计划用来扩大生产,如今被执行人一直不腾退,对我公司影响太大了!”某电炉公司负责人对执行员说道。
图为腾退现场
“你公司占用的这块土地已经有了法律判决结果,归属已经很明确,对方企业也急需这片场地来发展,这样僵持下去,对双方都不利啊。”前期,执行员多次上门沟通,试图化解矛盾。“法官,我也知道不应该,可我公司这边还有一部分项目正在关键期,一旦停工将损失惨重。而且还有部分职工没有安置,一些库存物品没地方储存,一时半会儿真腾不出来啊。”某重工公司负责人满脸愁容,向执行员诉说难处。
如何才能平衡双方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发展?执行员决定到现场看一看。
“这些厂房并不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能不能分期分批腾退?这样既不影响你公司还在进行的项目,也能向申请执行人表明态度。”在勘察现场后,执行员向某重工公司提出建议。“厂里目前还有不少员工在工作,强制腾退容易引发风险,能不能让被执行人拟定一个腾退计划,逐步实施?”另一方面,执行员也积极做某电炉公司的工作。
图为涉案厂房
“感谢法官体谅企业难处,我若再不配合,也太不明事理了。我这就制定计划,一定尽快腾出场地。”在一次又一次耐心沟通交流后,某重工公司负责人诚恳表示。
后经几轮磋商,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某重工公司出具书面承诺,并拟定详细腾退计划表,在法院的监督下逐步进行腾退。
12月20日,是双方约定完成最后一期腾退计划的日子,30余名执行干警早早到达现场,在执行员的监督和见证下,腾退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最后一箱货物被搬出场地,厂房也顺利交付到申请执行人某电炉公司手中。
“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开展以来,新洲区法院始终坚持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发力,共腾退房屋、土地、水库等不动产10余处,总面积4.3万余平方米,全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