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执行人王某与申请执行人靖某一起来到新洲区法院,在执行员龚平的见证下,王某将最后一笔欠款交至靖某手中,双方握手言和,一场持续数年的债务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图源网络
王某与靖某系远房亲戚关系。2018年7月,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靖某承接王某名下某石膏板安装工程。工程完工并结算后,王某仍欠靖某材料费及人工费共3.5万元。此后数年,靖某多次催讨未果。2021年,靖某向新洲区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判决王某支付欠款及利息。但因王某未主动履行生效判决,靖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初期,法院经线上线下财产调查,发现王某名下暂无足额可供执行财产,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但案件并未就此搁置,执行员坚持定期跟踪回访,积极寻找执行突破口。经多次沟通,执行员了解到王某虽经济困难,但仍有还款意愿,且双方存在亲戚关系,此前感情尚可,具备调解基础。执行员从法理、人情多重角度出发,一方面向王某释明拒不履行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靖某换位思考,体谅王某实际困难。经过多轮沟通协调,2024年初,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王某分期偿还欠款,靖某主动放弃利息部分,仅要求偿还本金3.5万元。
此后,王某恪守承诺按月还款,执行员亦持续跟进付款进展,确保和解协议落实到位。2025年8月底,正值王某孩子上大学前夕,王某筹措资金主动提出提前结清债务,并与靖某一同来到法院,现场交付剩余现金欠款。
“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想干干净净翻过这一页。这些年来谢谢你的理解。”王某在还款时表示。靖某清点款项后当即表示:“本金结清就可以,利息我说不要就不要。孩子上大学是大事,恭喜了!”在执行员见证下,二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新洲区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持续加大执行调解力度,在依法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积极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2025年以来,新洲区法院已通过执行和解方式成功化解纠纷500余件,在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最大程度修复社会关系。(文中均为化姓)
